来了,全国最年轻女省长亮相!
日前官宣,施小琳任四川省副省长、代理省长。
这是四川省第一位女省长,本世纪首位成都市委书记晋升省长。
履新后,全国将有3位女性省级政府主官,其他2位分别是:
黑龙江省长梁惠玲、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王莉霞。
同时,施小琳也是全国唯二的最年轻的两名省级行政单位负责人,全国最年轻的省级行政单位负责人为北京市长殷勇。
值得一提的是,她是跨省任职履历最为丰富的干部,具有上海、江西、四川三地的任职经历。
地方主政者作为经济发展的掌舵人,在城市战略谋划、内外接壤、招商引资紧抓实干中的作用不言而喻。
01 曾是全国省会城市最年轻一把手
二十大后,重视女干部培养选拔,发挥女干部重要作用。
施小琳,在上海工作经历长达25年,丰富的基层工作履历,以及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建树,这是她的重要“标签”。
2002-2013年间,施小琳分别在闸北、南汇、虹口、普陀等上海市辖区任职,担任过闸北区临汾社区(街道)党工委书记、南汇区副区长、虹口区副区长、虹口区委副书记等职。
基层经验丰富是施小琳的标签之一。施小琳曾执掌的临汾路街道(社区)是全国的社区党建、基层治理的标杆,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此视察。
2013—2015年,施小琳当选上海市民政局局长、党组书记,市社团局党组书记、普陀区委书记。
而在民政系统的工作履历,使得施小琳在社会治理、社会福利事业上的经验有了更大的发挥平台。
2017年5月,施小琳新晋上海市委常委,兼任统战部部长,她是当时上海市委领导班子中唯一的女性,也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女性省委常委。
2018年5月,施小琳首次跨省,担任江西省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。
在江西工作期间,施小琳表示,致力于将江西打造成为红色旅游首选地、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地,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,进一步唱响“江西风景独好”品牌。
2021年8月,施小琳再次跨省,担任四川省委常委、成都市委书记。当时,她是全国省会城市、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最年轻的“一把手”。
重要的是,施小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首任女性市委书记,也是首位直接跨省履新的成都市委书记。
任职期间,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政策。她特别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,通过引进高端人才、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,推动了成都市经济的快速增长。
同时,还关注民生福祉,致力于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。在她的领导下,成都市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成就,更在科技创新、文化繁荣等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。
02 产业建圈强链成为城市重要标签
在成都人口突破两千万之后,因施小林的履新空降,这座城市有了与城市能级相匹配的社会治理体系。
此外,自她到来后,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统筹教育、科技、人才工作,研究如何发挥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中的组织作用。
“产业建圈强链”——这是成都政圈里耳熟能详的新名词。
施小琳作为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,聚焦于要突出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。
以科技创新助力,成都正在加快培育两个万亿级、八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。推动生物医药、轨道交通装备两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以及电子信息、高端能源装备、软件和信息服务三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。
面对《焦点访谈》,施小琳表示:
进一步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,以产业建圈强链,推动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深度融合,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,推动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、成都都市圈协同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。
在中国经济版图上,四川占据重要位置。既是西部经济一个龙头,也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重点省。
四川是西部唯一经济总量跨入5万亿门槛的省份,是全国最大清洁能源基地、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,是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。四川的经济数据也很亮眼。
目前,四川经济总量已跨入6万亿门槛——2023年,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132.9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6.0%。四川经济总量已升至全国第五位。
6月28日,四川省政府召开的党组(扩大)会议提到,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;切实担负好“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”责任。会议结束几天后,施小琳调研了全省经济运行工作。
她先后调研经济运行监测调度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、能源体系建设和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保供等工作。
现阶段,施小琳履新代省长,抓好全面贯彻新时代西部大开发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部署。进一步补短板、锻长板、扬优势,着力强实体、扩投资、促消费、稳增长,抓高质量项目、高质量抓项目。
新的开始,重在落实。作为一位资深的领导干部,施小琳拥有丰富的执政经验和卓越的工作能力,这无疑将为四川省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。
伴随这次履新,不仅标志着四川省政府的新一轮人事调整,更预示着四川省未来发展的新篇章,值得拭目以待。
来源:招商网络
展开